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特朗普看透莫迪了,也看透了印度,印度人无节制的生育,随后向加拿大和美国移民,抢就业机会,抢吃抢喝

点击次数:126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11 11:10:14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印度没好感了? 杰森是硅谷一名有着十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去年他被公司优化了。而接替他工作的,是一位刚从印度班加罗尔调来的H-1B签证持有者,薪水只有他的70%。杰森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美国各大科技公司里,这样的故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印度"没好感"了?

杰森是硅谷一名有着十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去年他被公司"优化"了。而接替他工作的,是一位刚从印度班加罗尔调来的H-1B签证持有者,薪水只有他的70%。杰森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美国各大科技公司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曾经被美国政客称为"民主大国"、"印太战略关键伙伴"的印度,如今却频频遭到美国政界的阴阳怪气批评,就连特朗普都开始对莫迪"不客气"了。

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藏着一本让美国人越算越憋屈的账。

走进今天的硅谷,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写字楼里的咖啡厅开始供应印度奶茶,食堂里多了咖喱饭,就连公司内部的技术分享会都时不时蹦出几句印地语。这不是什么文化交流的美好画面,而是印度IT军团在美国科技界"攻城略地"的真实写照。

从2000年代初开始,Infosys、TCS、Wipro这些印度IT巨头就像开了挂一样,在美国建立起庞大的技术外包网络。它们的策略很简单却很有效:先通过价格优势拿到项目,然后大批量引进印度工程师。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印度裔在美国科技行业的占比从2000年的不足5%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超过25%。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不太惊人,但如果你知道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这些高薪岗位上,印度人的比例更是远超这个平均水平,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本土的技术工人开始焦虑了。

更让美国人"破防"的是,这些印度公司并不是简单的人才输出,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人才虹吸"体系。它们在西雅图、达拉斯、纽约等科技中心建立培训基地,专门为刚到美国的印度工程师提供"本土化"培训,教他们如何适应美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这种集群效应让印度人在美国科技界不只是个体的成功,而是群体性的"占领"。

根据印度软件出口促进会的统计,仅2019年一年,印度IT服务业就从美国市场赚走了超过800亿美元。这些钱最终流向了哪里?大部分回到了印度,用来建设班加罗尔的科技园区,培养更多的工程师,然后继续向美国输出。美国政界逐渐意识到,他们培养的不是合作伙伴,而是竞争对手。

但科技领域的"人才置换"还只是开胃菜,真正让美国政客"破大防"的是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当全世界都在制裁俄罗斯时,印度却摸索出了一套"石油套利"的精妙操作。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史上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原油出口更是被重点"照顾"。但印度却在这场制裁中发现了商机。通过Reliance Industries、印度石油公司等大型炼油企业,印度开始大量采购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国际市场低了30%-40%。

这种操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印度并不是简单地消化这些便宜原油,而是将其精炼成柴油、汽油等成品油,然后堂而皇之地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数据显示,印度2022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2021年增长了20倍,而同期印度的成品油出口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更让美国人无语的是,印度的这套操作完全合法。因为国际制裁针对的是俄罗斯原油,而印度出口的是成品油,在法理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效果却是,俄罗斯的石油通过印度这个"中转站",最终还是流入了西方市场,制裁的效果大打折扣。

根据能源咨询公司Kpler的数据,印度这种"石油套利"操作不仅帮助自己节省了数十亿美元的能源成本,还通过转口贸易获得了可观利润。有美国智库估算,印度在2022年一年就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超过1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美国政界的感受可想而知:我们在前面制裁俄罗斯,你在后面闷声发大财,这算什么盟友?

如果说石油套利还能用"商业行为"来解释,那么印度呼叫中心产业的"双重身份"就真的让美国人忍无可忍了。

印度的呼叫中心产业堪称世界奇迹,集中在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古尔冈等城市,雇员超过400万人,年产值约350亿美元。这些中心白天为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提供技术支持和客服外包,看起来是标准的"正当生意"。但FBI和印度执法部门的联合调查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相当数量的呼叫中心存在"白天正经,夜晚诈骗"的双重身份。

这些中心的运作模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明。白天,员工们用标准的美式英语为美国消费者解决技术问题,处理订单查询,提供各种客服支持,获得美国公司的信任和好评。但到了夜班时间,或者是在专门的"特殊项目"中,这些熟悉美国文化和语言的员工就摇身一变,开始冒充美国国税局、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对美国民众进行电信诈骗。

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这类诈骗每年给美国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超过100亿美元。最让美国执法部门头疼的是,这些印度诈骗团伙对美国的制度、文化、甚至是各种政府部门的运作流程都了如指掌,因为他们白天就在为美国公司工作。他们知道美国人最容易在什么情况下上当,知道用什么样的话术最有杀伤力,甚至连美国各地的口音特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更令人愤怒的是,当美国执法部门要求印度政府配合打击这些诈骗团伙时,印度方面的配合度并不高。印度官方的理由是这些呼叫中心为印度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贡献了可观的外汇收入,不能"一刀切"地关闭。这种态度让美国政界认为印度是在故意纵容这种"寄生式"的商业模式。

面对这三重"背刺",美国政界的态度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特朗普作为这种情绪的代表,开始对印度进行全方位批评,从贸易逆差到移民政策,从电信诈骗到能源倒卖,几乎无所不包。他甚至直接批评莫迪本人,认为印度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缺乏诚意。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对印度态度的转变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战略焦虑:印度正在利用美国的开放市场和教育资源快速发展自己,但在关键的地缘政治问题上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盟友义务。这种"精明算计"的做法让美国感到被利用了。

从华盛顿政治圈的角度来看,印度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吃干抹净"的典型案例:一边大量向美国输出移民占据高薪岗位,一边在制衡中国的问题上态度暧昧;一边享受美国市场的开放和技术转让,一边违背制裁令从俄罗斯获利;一边为美国公司提供外包服务,一边纵容诈骗产业损害美国利益。

这种复杂的美印关系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一个现实:当利益高于一切时,传统的盟友关系也会变得脆弱不堪。(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