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哈桑狠狠踩下刹车,破旧的出租车在检查站前猛地一颤。
"又扩建?这帮人是打算把咱们巴勒斯坦人逼到墙缝里啊!"他指着远处尘土飞扬的工地,几台推土机正在E1区的山坡上轰隆作响。3400套新定居点的审批文件墨迹未干,以色列推土机就已经开进了这片战略要地。
这片荒凉的丘陵地带可不仅仅是块普通地皮。熟悉中东局势的老兵们都知道,E1区就像插在巴勒斯坦咽喉上的一把尖刀。一旦定居点建成,西岸南北就被生生切断,巴勒斯坦人想从拉姆安拉到伯利恒,得绕上五个小时的冤枉路。巴勒斯坦城市规划局的工程师们私下把这叫做"碎饼干计划",意思是要把他们的国土切得七零八碎。
耶路撒冷老城的茶叶店老板穆罕默德一边擦着铜壶一边摇头:"三十年前他们说要给我们建国,现在连个完整的村子都快保不住了。"他指着墙上发黄的老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定居点像病毒一样扩散。每天清晨,他都能看见新的混凝土墙在远处拔地而起,像是给巴勒斯坦人量身定做的露天监狱。
以色列这招"温水煮青蛙"玩得是真溜。先是几个前哨站,接着是检查点,最后直接变成永久定居点。联合国驻当地观察员王磊翻着厚厚的报告直嘬牙花子:"这套路眼熟不?跟北极熊在克里米亚那会儿一模一样。"内塔尼亚胡政府吃准了国际社会雷声大雨点小的毛病,反正美国最多也就是发个声明谴责两句,军援一分钱都不会少给。
拉姆安拉的年轻教师阿依莎站在学校楼顶,望着远处施工的塔吊发呆。她的学生们每天要多绕两小时山路来上学,因为原来的小路被新修的隔离墙截断了。"上个月还有个孩子差点摔下山崖,"她攥紧栏杆的手指节发白,"他们说这是为了安全?见鬼的安全!"教室墙上贴着孩子们画的家园地图,那些被涂黑的区域就像一块块丑陋的疤痕。
国际社会的反应活像出滑稽戏。美国大使一边在安理会拍桌子骂街,一边继续给以色列送最新款的F-35战斗机。欧洲的外交官们忙着发推特谴责,转头又跟以色列签了天然气大单。阿拉伯国家更绝,嘴上喊得震天响,私底下该做生意照样做生意。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气得直跳脚:"这帮人一边喊着'两国方案',一边给刽子手递刀子!"
真主党的民兵已经在黎以边境开始演习,伊朗的无人机时不时来边境上空转悠。特拉维夫的防空洞里,商人们一边啃三明治一边讨论油价走势。"每平米定居点涨房价,每平方米都得用血来换,"房产中介大卫擦着汗说,"这买卖划算吗?天知道。"加油站的价格牌每天都在跳数字,华尔街那帮穿西装的已经开始冒冷汗。
夜幕降临,东耶路撒冷的咖啡馆里,犹太定居者阿维和阿拉伯侍者萨米尔难得地聊到了一块儿。"你说这破事儿什么时候是个头?"阿维搅着咖啡嘟囔。萨米尔擦着杯子苦笑:"等咱们这儿的橄榄树能长出美元的时候吧。"两个人都笑了,笑声很快被远处推土机的轰鸣吞没。店里的老电视正播放着新闻,主持人一本正经地念着"和平进程"这个词组,活像是在讲什么远古神话。
阿布·哈桑的出租车还在检查站前排队,后座上的德国记者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绕路。"绕路?"老司机指了指GPS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禁区标记,"看见没,这地图现在跟瑞士奶酪似的,全是洞。"路边的新标语在夕阳下格外刺眼——"欢迎来到定居点,这里有最先进的幼儿园"。而两百米外,巴勒斯坦人的临时帐篷学校正在风中摇晃。
本文就是想把社会正气给宣扬起来,压根没有要去侵犯版权或者肖像权的想法哈。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