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在全球公开讲话中宣称“伊朗战胜了美国和以色列”,特朗普随即威胁新一轮空袭,以色列则加紧对黎巴嫩、哈马斯和胡塞武装的打击。
阿联酋总统外交顾问安瓦尔直言:“已失去邻国信任的伊朗,至今还未重获信任”,海湾国家的沉默,成了伊朗战略失败的注脚。
黎巴嫩南部在6月28日遭遇两次空袭,多人死亡的真主党士兵遗体躺在废墟中,以色列国防军的声明冷冰冰地写着“清除恐怖威胁已完成”。
距离德黑兰1500公里外的加沙地带,20多名哈马斯成员在同一日死于以军轰炸,特朗普的“7天投降通牒”像绞索般勒紧。
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弹道导弹被“铁穹”拦截后,社交媒体上流传着残骸视频,配文是嘲讽:“伊朗的盟友,只剩挨打的份? ”。
这些武装力量曾在伊以冲突中力挺伊朗,如今却独自承受美以的怒火。
德黑兰的停火协议墨迹未干,但战火从未离开黎巴嫩、加沙和也门。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电话始终未拨向盟友,倒是革命卫队的宣传频道反复播放哈梅内伊演讲片段,标题赫然是《历史性胜利》。
“嘴硬”背后的核僵局,让伊朗连监督机构都敢驱逐。
6月26日,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法案:全面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
议会决议白纸黑字写明:“除非核设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IAEA人员无权进入检查”。
就在三天前,以色列摩萨德刚曝光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地下工厂的受损照片,混凝土穹顶被钻地弹撕开巨口。
IAEA总干事格罗西的警告被德黑兰无视,伊朗议长卡利巴夫反呛:“IAEA已成以色列代理人”。
阿拉格齐对媒体坚称“没有重启核谈判计划”,却回避了关键问题,福尔多核设施90%离心机被毁后,拿什么威慑对手? 。
中俄的耐心,正在德黑兰的反复背叛中耗尽。
2023年高调签署的《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如今沦为笑话。
伊朗将承诺给中国的石油项目转交西方企业,导致港口、电信等22个基建项目烂尾。
更荒诞的是,伊朗新政府竟倒打一耙,公开指责中国“未履行投资义务”,全然不提自己撕毁合约在先。
俄罗斯的愤怒更为直接:伊朗在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拒绝派部长级代表,转头却向印度献媚签署《全天候战略伙伴协议》。
俄驻德黑兰大使的讽刺登上头条:“我们不需要纸面上的伙伴”。
当巴基斯坦宣布“不向伊朗提供军援”时,革命卫队仓库里俄制S-300防空导弹的零件库存,已不够支撑一周作战。
内部分裂让伊朗的“强硬”显得苍白。
军方高层更陷入内斗,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被炸身亡后,温和派痛斥强硬派“用士兵生命换口号”,强硬派反呛“妥协派卖国”。
总统莱希的办公室被曝两份相反命令:一份要求“全力支援胡塞武装”,另一份却削减了60%导弹供应。
海湾国家的沉默,比导弹更刺痛德黑兰。
阿联酋总统顾问安瓦尔在6月28日的发言,揭开了中东棋局的真相:“伊朗至今未重获邻国信任”。
沙特悄悄将人民币结算石油比例提升至34%,中国投资的朱拜勒港取代伊朗恰巴哈尔港,成为中东新物流枢纽。
巴林外交部删除了与伊朗的联合声明,科威特则默许美军侦察机借道飞越波斯湾。
当伊朗驻华使馆发帖纪念苏莱曼尼时,评论区被“为这种伊朗送死值吗? ”刷屏,三年前的致敬与同情,早已荡然无存。
硝烟中的抵抗之弧,只剩一地残骸。
真主党从黎以边境后撤40公里,指挥官坦言“弹药只够撑两周”;哈马斯加沙分支转向卡塔尔求援,拒绝德黑兰空头支票。
胡塞武装在红海岸边竖起广告牌:“也门石油换武器”,联系人电话区号赫然是阿联酋迪拜。
伊朗议会通过暂停与IAEA合作法案的同一天,以色列战机再次越过叙利亚边境,轰炸大马士革郊区的伊朗民兵营地。
营地指挥官临死前发给德黑兰的求援信息,至今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