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滕代远的遗憾:曾与彭总平起平坐,开国授衔却没份,遗言只写两字

点击次数:200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26 09:34:33
1955年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军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这一年,我党隆重举行了军衔授予典礼,共选出了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级别中除了最初提及的10位外,还增加了57名,使上将总数达到67名,此外还有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同时,为表

1955年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军中的又一重要时刻。这一年,我党隆重举行了军衔授予典礼,共选出了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级别中除了最初提及的10位外,还增加了57名,使上将总数达到67名,此外还有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同时,为表彰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领,还颁发了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以及解放勋章。

然而,在荣耀的光辉之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内核心人物主动放弃参与评选,他们希望把宝贵的名额让给更多的将领。在举行授衔仪式之前,党内高层对最终的名单进行了审慎的确定,确保没有任何一位应获此殊荣的将领被遗漏。

这时,有人提出建议:“对于滕代远,是否应当考虑授予大将军衔或以上级别?”此言一出,会场顿时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会议也因此暂时中断。然而,直至授衔仪式结束,滕代远的名字都未出现在名单之上。

【革命先辈滕代远】

对于我党而言,三次关键性的起义战争标志着其历史革命的开端,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广州起义。这些起义的结果虽有成败之分,但正是在这一系列行动之后,共产党的名声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知。这三次起义无疑是我党步入历史舞台的重要一步。

同时,全国各地也在进行多场武装起义,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百色起义和平江起义等。这些起义的大部分力量后来都整合进了红军的某些方面军。滕代远是我党最早参与领导平江起义的人物之一。

1904年,滕代远诞生于湖南麻阳地区,当时正值外国势力入侵、国家衰弱的时期。他的家庭生活主要依靠种植红薯维持,收成不佳时,还需上山砍伐柴木出售以补贴家用。这种贫困的生活经历,使滕代远从小就深刻感受到日子的艰辛。这样的环境,促使他早早养成了顽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的毅力。

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更加看重学习的机会。目睹着辽阔的祖国遭受其他列强的分割,滕代远明白,拯救中国唯有依靠革命,而投身革命之前,他必须积累足够的能力和知识。

1923年,滕代远成功进入湖南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同学,并一同创立了新思潮社团,还推出了自己的期刊,用于发表鼓舞人心的文章。到了1924年,滕代远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的他年仅二十岁。

1928年,平江地区爆发了一场起义,标志着两位人物在中国革命史上崭露头角,他们是彭德怀与滕代远。当时,彭德怀担任军长,滕代远则是党代表。他们所指挥的红五军在年底成功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实现了会合。

蒋介石见两队敌军汇合,对消灭共产党的

在决定性的时刻,毛泽东作出部署,指令红四军负责外围的阻击增援任务,而红五军则被安排在井冈山进行防守。然而,红五军中有多数成员对毛泽东并不熟悉,对于国共两党间的复杂关系也知之甚少。因此,在会议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表达了他们的意愿:“我们希望能返回湘鄂赣苏区。”

眼见局势即将陷入一片混乱,滕代远于关键时刻从座位中起身,他严肃地说道:“投身革命需具备奉献精神,缺乏此觉悟者,不宜称我为滕代远的部下。我认为润之同志的主张无误,当前首要任务是坚守井冈山。”

滕代远通过有理有据且充满情感的劝说,使得红五军的战士们逐渐消除了隔阂,开始与红四军战士们融合为一个整体。这一过程中,滕代远在军队早期树立的威信得以体现。

【与彭德怀平起平坐】

谈及滕代远对红五方面军的独特地位,通过与红四方面军的对比即可清晰展现。红四方面军的领导核心是朱德与毛泽东,他们在党的创建至新中国成立期间,长期占据党内与军内的领导高位。相比之下,滕代远与彭德怀则是红五军公认的领导人物,无人置疑。

彭德怀通过在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役中的杰出表现,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望。尽管晚年经历了一些波折,未能拥有圆满的结局,但他无疑是我党军队中一位核心人物,这一事实不容置疑。而与彭德怀早期共同奋斗的滕代远,在此后的岁月里显得相对默默无闻。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

一个关键因素是红三方面军未能成立。起初,党中央有着强烈的意愿,希望将红五军扩大为第三军团。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彭德怀的坚决反对。他指出,红三方面军的人员和武器均不足,难以承担组建方面军的重任。他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勉强组建只会浪费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如暂不组建。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只有红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红三方面军的情况。

若需组建三支军队,滕代远无疑是军团指挥官的理想人选。然而,就滕代远当时的情况而言,彭德怀的建议纯粹出于公心,众人并未预见未来会有授予军衔的可能性。

随后,滕代远提议将红五军并入红一军团,直接置于朱德和毛泽东的指挥之下,这一举动表明,滕代远将革命事业置于个人职位之上,其重要性远超个人得失。

另一个事实是,滕代远在战争期间并未直接投身战斗前线。但这并非源于他能力不足,相反,是由于其才华出众。滕代远因此被调往中央机关,承担起领导独立系统的职责。

尽管滕代远并未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众人皆知,若非他拥有超乎常人的细致、稳重及全局观念,总部断不会委以如此重任。毕竟,作为负责人员调配的滕代远,其投入的心智与努力,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士兵。

解放战争时期,滕代远被调任至中央核心部门,主要任务是协助周恩来与叶剑英的工作。因此,在1931年至1949年这接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虽然正是众多将领建立战功、树立威望的重要阶段,滕代远却始终身处幕后,扮演着一位不为人知的奉献者角色。这也正是大多数人对他知之甚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授衔仪式的遗憾】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后,滕代远并未如同众多战友一般,在军队中担任要职,而是投身于铁道部,担任部长一职,并且这一岗位他一坚守便是16载。彼时,中国的铁路建设虽不至于完全空白,但相较于国家追求富强发展的目标,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面临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区域发展差异显著以及国家资源紧张等多重挑战的情况下,滕代远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将他所掌握的众多先进理念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应用于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中。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滕代远着手对我国若干铁路线路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与规划调整。在他任职期间,两条重要铁路——成渝铁路与天兰铁路,均得以成功建成。这两条铁路在当时享有盛名。

滕代远在退役之后,于不同领域凭借着实干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展现了自己的价值。然而,这一转变间接导致他在1955年的军衔授予仪式上未能获得任何军衔。

在军衔授予评选准备阶段,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核心,考虑到避免参与评选人数过多导致荣誉过度集中的问题,主动将自己排除在评选之外。同时,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明确指出只有现役军人且在军队中担任具体职务者才有资格参与评选。

那时,滕代远正担任铁道部的职务,党内及军内多位高层领导纷纷就滕代远的军衔授予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滕代远对于未能获得军衔并未表现出太多在意,他常说的话是:“投身革命,是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非追求个人的荣耀与得失。与那些在战争中牺牲或受伤的战友相比,我现在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已经感到非常知足。”

滕代远因其不慕名利、谦逊谨慎的职业操守,在党内和军内始终维持着崇高的声望。

滕代远因长期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且忽视自身健康状况,导致身体状况逐渐恶化。至1974年,他的情况已发展到需要住院观察的地步,病情严重时甚至到了无法言语的程度。

11月,滕代远步入了生命的尾声。在他即将离世的时刻,他努力动着嘴唇,似乎想要表达些什么,但发出的只是模糊不清的“嗯嗯”声。

孩子们递上了纸笔,滕代远接过,在纸上缓缓写下“服务”二字,字迹略显歪斜。在场的医护人员目睹此景,无不深受感动,潸然泪下。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在北京去世,终年70岁。

【结语:】

七十载春秋里,滕代远通过实际行动彰显了他的革命决心与奉献精神。他一生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我党“为人民服务,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宗旨。滕代远临终前留下的字条,满载着他的遗愿与告诫,如今被保存在军事博物馆中,供后人参观学习。

史料出处:[1]余玮所著文章:中国之子滕代远[J].历史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