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会谈引关注
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跟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一次历史性的会谈,主要讨论怎么结束俄乌战争的问题。有意思的是,这时候中国的几艘科考船也突然出现在这个区域,这让美国方面有点紧张了。
中国破冰船北极动向受关注
美国军方和海岸警卫队正在密切关注5艘中国破冰船在阿拉斯加附近北极地区的动向。这5艘船的数量,已经是目前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北极地区能出动的破冰船总数的2.5倍。而且,美国还有一艘新的破冰船将在周日正式服役,另外还有数十艘新船正在计划建造中。
美国北方司令部已经确认,这些中国破冰船包括多艘科研用船,目前是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和北方司令部联合进行监控的。这个消息最早是由航运新闻网站“G Captain”爆料出来的。
美方发言人表示,虽然这些船只目前是在公海活动,没有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国土安全,但它们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相关部门会继续密切跟踪它们的动向。
美国监控五艘中国科考船
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他们已经对两艘进入美国北极区域的中国科研船做出了回应,现在正在监控另外三艘类似的船只,总共有五艘在这一区域活动。8月5号,科迪亚克的一个航空站派出了一架C-130J飞机,对“极地”号和“中山大学极地”号进行了反应;到了8月6号,“韦希”号破冰船则在楚科奇海跟踪了“中山大学极地”号。这些行动都是属于“边疆哨兵”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在北极地区的主权和利益。
中国科考船在北极活动增加
上个月,美国海岸警卫队曾派出飞机,对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进行监视。当时这艘船正位于阿拉斯加乌特恰维克以北约290海里的地方,这个位置属于美国的专属经济区范围,距离美俄边界大约130海里。美方表示,他们对这一区域的资源拥有独家管理权。
海岸警卫队还提到,中国科研船近年来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明显增加,已经连续三年增长。去年就有三艘中国的科考船在白令海峡以北进行科学考察。
北极战略竞争加剧
随着北极的冰层越来越薄,新的航线开始浮现,这引发了大家对这个地区影响力和资源的争夺。北极现在成了一个潜在的热点地区,也让人更加需要破冰船来开拓航道。
虽然中国距离北极有将近2000英里,但中国在2018年发布的白皮书中,自称是“近北极国家”,还提出了“北极丝绸之路”的倡议。国际战略研究所也指出,如果走北冰洋的航线,从上海到德国的港口,比走苏伊士运河要少跑大约2900英里,这对中国的经济来说可是个大好处。
中国海军北极活动
中国海军在北极的活动,其实也是它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的一部分。2021年8月的时候,美国就曾跟踪过四艘中国的军舰,在阿拉斯加附近的阿留申群岛专属经济区内活动。从那以后,中国在那个区域的出现频率就越来越高了。
说到破冰船这方面,美国可真是有点吃力了,远远落后于中俄两国。俄罗斯那边有几十艘破冰船,实力非常强。而中国这次一口气部署了五艘,也相当有分量。反观美国,目前只有两艘专门用于北极的破冰船,分别是“北极星”号和“希利”号,但其中只有“希利”号现在还在北极执行任务。另外一艘“斯托里斯”号虽然已经服役了,但还没开始去北极巡逻。更关键的是,美国现有的18艘破冰船和16艘破冰型浮标船,其实都没法真正胜任极地环境下的任务。
破冰船建设加速推进
美国已经快50年没造过新的破冰船了,相关的建设计划也一直被拖延。特朗普政府现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推动破冰船的扩建计划。他们推出的税收和支出法案里,专门拨了43亿美元用来建造三艘重型极地安全破冰船,还有35亿美元用于中型北极安全破冰船,目标是总共造出40艘新船。不过,原本计划在2024年交付的第一艘重型破冰船,现在已经推迟到2029年了。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美国、加拿大和芬兰去年启动了一个“破冰船合作计划”,主要是想通过信息共享、人才培训和联合造船来加快进度。上个月,四家来自不同国家的造船公司还组成了一个联合体,打算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建造北极安全破冰船,他们表示,一旦合同签下来,最快36个月内就能交付第一艘船。
北极军事竞争加剧
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正在不断升温。俄罗斯正在大规模扩建纳古尔斯科耶空军基地,而美国则每年都会举行“北极边缘25”演习,动用海陆空多军种,还联合了英国、丹麦等国一起参与,甚至还有阿拉斯加国民警卫队的加入。不过,目前美国在北极的行动还是受到海岸警卫队破冰船数量有限的制约。
相比之下,中国已经在北极部署了五艘破冰船,这说明虽然美国正在努力建造数十艘新型破冰船,但在北极的建设能力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