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时候盯着卫星地图看,会发现一些特别魔幻的事。
美国的NASA,他们的卫星天天在地球上空转悠,几十年如一日地拍照、记录。前些年,他们汇总数据,发现一个怪事:整个地球,居然在变绿。
而且,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里,有四分之一是我们贡献的。
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环保先锋这顶帽子,好像一直戴在西方发达国家头上。
结果数据啪一下甩出来,最卖力种树的居然是我们。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案,藏在中国的一片沙漠里。或者说,曾经的沙漠。
毛乌素。
这个名字你可能陌生。它在内蒙古和陕西的交界处,面积有4.22万平方公里。这是多大呢?大概跟整个瑞士差不多大。
过去,这里是“死亡禁区”。风沙一起,天昏地暗,房子被埋,农田被吞。当地人祖祖辈辈都在跟沙子打仗,可结果总是“沙进人退”。
但是今天,你再打开卫星地图,使劲找,毛乌素这片黄,几乎看不见了。
它就这么……快要从地图上消失了。
一个瑞士大小的沙漠,没了。
这不是科幻片,也不是什么神仙法术。
这背后,是一群“疯子”用命换来的。
有个叫石光银的老爷子,陕西定边人,一辈子就跟沙漠杠上了。他年轻时就看着家乡被沙子欺负得不成样子,心里憋着一股火。他发誓,宁可让人治沙,不能让沙欺负人。
为了买树苗,他把家里唯一值钱的毛驴、骆驼、羊都卖了。
全家人都觉得他疯了。
他不听,带着几个人就扎进了沙窝子。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种下的树苗,一夜之间就被埋了,或者被连根拔起。
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
他就用这种最笨的法子,硬是把一棵棵树钉在了沙地里。几十年过去,他硬生生在沙漠里抠出了二十多万亩绿洲。
还有个叫殷玉珍的女人。
她嫁到内蒙古的沙区,新婚之夜,风一刮,沙子顺着窗户缝往屋里灌,炕上、锅里,哪儿都是。那种绝望,能把人的心气儿都磨没了。
但她没认命。
第二天,她就跟丈夫说,我们得种树,不然这日子没法过。
她用一头瘸腿的驴,换了600棵树苗。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背着几十斤的树苗和水,走几十里路,一棵一棵地种。
手磨破了,脚走肿了,人晒得跟黑炭一样。
周围的人都笑她傻,说她是往沙海里扔钱。
她不吭声,就是种。
二十多年,她和丈夫愣是在不毛之地,种出了七万多亩绿林。
还有一群更让人心疼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开进了毛乌素沙漠,叫“补浪河女子治沙连”。
一群姑娘,平均年龄才18岁。
本该是谈恋爱、穿花裙子的年纪,她们却扛着铁锹,住着地窨子,在沙漠里跟男人一样干活。手上全是血泡,脸上被风沙吹得又红又肿。
她们把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那片黄沙。
就是这些普通人,这些有点“一根筋”的“傻子”,用最原始的办法,创造了奇迹的开端。
当然,光靠一腔热血和几双手,想“消灭”一个沙漠,还是太难了。
这背后,其实有一盘大棋。
从1959年开始,国家就下定决心要治这片沙。几十年,政策没断过,投入没停过。这就给了所有治沙人一个最坚实的后盾: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技术也在跟着进化。
最早,人们用麦草,在沙地上摆成一格一格的,像棋盘一样。这法子看着土,但特别管用,能把流动的沙丘先固定住。
这叫“麦草方格”,是咱们治沙的经典招数。
后来,技术越来越牛。
开始用飞机、用无人机,漫山遍野地播撒草籽树种。效率一下子上去了。
再后来,更厉害的来了。
大数据、智能灌溉都用上了。哪块地缺水,传感器一测,系统就自动精准滴灌,一滴水都不浪费。
现在最酷的,是一种叫“光伏治沙”的模式。
你在沙漠里,会看到一片片望不到头的蓝色“海洋”。
那是太阳能光伏板。
板子在天上发电,发的电并入国家电网,能赚钱。板子底下,因为遮挡了阳光,水分蒸发少了,风速也减慢了,居然能长草、种庄稼了。
板上是“蓝色金矿”,板下是“绿色银行”。
治沙,从一个纯烧钱的苦差事,变成了一个能赚钱、能发展的产业。
你看,毛乌素的成功,不是偶然。
它背后是几代人的牺牲,是国家的决心,还有不断迭代的智慧。
而且,这种成功不是孤例。
在内蒙古,还有个地方叫库布其沙漠。它的治理模式,被联合国当作了全球范本。
库布其的玩法更进一步。他们把治沙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
亿利集团这样的企业进来,带着资金和技术。他们发现,甘草这种药材,既能固沙,又有经济价值。于是,他们大规模种植甘草,建加工厂,做成药和食品,卖到全世界。
当地的牧民,以前是“生态难民”,现在被企业雇佣,成了“生态工人”。种树有钱拿,养护有钱拿,土地流转还有分红。
沙漠变成了聚宝盆,谁还有理由去破坏它?
除了库布其,还有河北的塞罕坝。
那地方,以前是皇家猎场,后来也成了荒漠。三代人,花了半个多世纪,硬是把它变成了一片百万亩的人工林海。
2017年,联合国把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颁给了塞罕坝的建设者们。
这等于告诉全世界:中国人在生态修复这件事上,做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当我们在国内默默干着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时,世界也在看着我们。
中国不仅自己治沙,还开始把这套“独门绝技”往外传。
在非洲,有一条巨大的“绿色长城”计划,要建一条横跨11个国家的绿化带,来抵挡撒哈拉沙漠的扩张。
这个工程太浩大了,很多国家有力无心。
这时候,中国专家团队去了。
他们不是去指手画脚,而是卷起袖子,手把手地教。教非洲兄弟怎么用最少的水种活树,怎么设置沙障,怎么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
我们把在毛乌素、在库布其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
这是在践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人类命运共同体”。环境问题,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所以你看,从NASA的卫星发现地球变绿,到一个沙漠被我们亲手“消灭”,再到把治沙经验带到非洲。
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线。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改变的命运。
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想要看见的风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