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A股把“分化”演得像大片,朋友里有人股单月暴涨二十几,笑得直不腰;也有人蓝筹被按着跌,天天盯K线叹气。我跟你说,反正别只看当下波动,老周在券商做策略,给我看了近20年的数据,“中证A100十月上涨概率80%、科创50十年均涨3.5%”。真心的,这话得琢磨。就是说,先别慌,先把历史账本翻一翻。
翻历史是有逻辑的。中证A100覆盖大盘龙头,近二十年十月上涨16次,这不是运气,是资金回补和季节性账户考核在跑步;科创50十月受三季报和政策驱动,平均涨幅靠的是业绩兑现和政策密集期。老周说,数据不是万能但很重要,意思是资金面、业绩面双驱动才靠谱。什么意思?就是别拿单月涨跌做全盘判断。
政策面更直白。央行在九月底铺的逆回购、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这些都是流动性工具;财政投向消费补短板和科技长板,给消费龙头与科技股两个明确的资金去向。我跟你说,政策就是把钱袋子和指挥棒都摆好了,真假的?市场会按这两个线索走,别指望普涨,结构性机会更明显。
实操上要有套路。保守的可以重仓中证A100高股息、低估值标的,选股看PE、PB、股息率与三年净利增速;激进的把仓位放在科创50相关的链、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关注研发投入、机构调研与OBV资金流向。就是说,别盲目追热点,盘里要有止盈止损,反正心态比技术更重要。
坑多,别踩雷。节后首日追高往往被套,遇到外部利空别急着卖,三季报才是真刀真枪的考验。我那年踩过一只科创股,业绩一出两个跌停学费交大了,真心的,亏钱教训记一辈子。就是说,查业绩、查现金流、查研发,没业绩支撑的坚决不碰。
一点十月不是普涨而是结构性机会,历史概率、政策落地和业绩验证三条线并行。你九月踩了哪些坑?是蓝筹被套还是成长踏空?我跟你说,聊聊大家互相掏经验,别再被分化吓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