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岚图CEO提议高速充电桩超时收费,80%后启动,河南车主反应如何

点击次数:164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24 04:32:40
最近,关于新能源车充电的事儿在网上聊得是热火朝天。 起因是岚图汽车的当家人卢放提了个建议,说是在高速服务区,电动车充电要是超过了80%或者90%还不走,就应该开始收“超时占位费”。 这话一出来,可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尤其是在咱们河

最近,关于新能源车充电的事儿在网上聊得是热火朝天。

起因是岚图汽车的当家人卢放提了个建议,说是在高速服务区,电动车充电要是超过了80%或者90%还不走,就应该开始收“超时占位费”。

这话一出来,可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尤其是在咱们河南这个汽车保有量大省,一下子就激起了千层浪。

这到底是解决充电排队难题的好办法,还是有点不近人情的一刀切呢?

这事儿牵动着每一位新能源车主的心,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道理。

要说这事儿为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还得从咱们身边最真实的经历说起。

郑州的王建军师傅前不久开车去洛阳,路上就碰到了堵心事。

他说,服务区里总共就四个充电桩,全被占满了,可仔细一看,有三辆车电量早就超过90%了,车主却不见踪影。

王师傅和后面排队的四五辆车,硬生生在原地等了快两个小时,心里那叫一个急。

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情况,在节假日或者车流高峰期,简直成了高速服务区的常态。

记者在河南境内的京港澳、连霍等几条主要高速上走访发现,情况确实如此。

在许昌服务区,一辆挂着豫A牌照的轿车,充电APP上明明显示电量已经92%,车主却安安稳稳地在休息室里刷手机,工作人员去提醒了三次,他才慢悠悠地把车挪开。

隔壁的漯河服务区更夸张,下午三点正是充电高峰,六个充电桩里有四个都被充满了电的车占着,其中一辆车甚至在满电后还停了一个多小时。

后面排队的车主们只能隔着车窗干瞪眼,有人急得在停车场里来回踱步,那种无奈和焦急,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实困境,岚图CEO的提议一出,立刻就得到了不少车主,尤其是有着丰富长途经验的司机的力挺。

南阳的刘先生常年开车去外地进货,对于充电桩被占用的苦,他可是吃够了。

他说有一次在信阳服务区,为了充上电足足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眼瞅着前面两辆车早就充得差不多了,就是不挪窝,旁边明明就有空着的普通停车位,他们就是懒得动一下。

刘先生觉得,用经济手段来管一管这种行为,非常有必要,这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充电桩的周转效率。

开网约车的周口李师傅更是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的话特别实在:“支持收费!电量过了80%再充,那速度就跟挤牙膏似的,又慢又费劲。我的车从20%充到80%,也就四十来分钟,但从80%充到100%,可能得再花一个小时。跑长途的话,80%的电足够跑到下一个服务区了,为了最后那点电量让一堆人等着,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公共资源。”他甚至提到,有次因为等充电,差点耽误了接一位重要乘客,当时急得他都想自己掏钱让前面的车主挪车了。

在他们看来,公共充电桩是公共资源,讲究的是效率和公平,不能因为个人的“方便”而影响大多数人的行程。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

另一边,也有相当一部分车主对这个提议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担忧。

郑州的白领张女士就觉得这个提议有点“霸道”。

她的理由很简单:“我花几十万买的车,为什么不能把它充满?我花了钱充电,凭什么充到80%就得走?”她的这种坚持,源于一次糟糕的出行经历。

去年国庆节,她开车去西安玩,结果高速上堵得一塌糊涂,原本计算好的续航里程根本不够用,最后车子没电,只能停在应急车道上等待救援。

那种在高速上进退两难的无助感,让她从此患上了严重的“续航焦虑症”。

从那以后,她每次上高速前充电,都必须把电量充到100%,心里才觉得踏实。

对她来说,满格的电量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如果强制规定充到80%就要收费或者断电,她肯定接受不了。

和张女士有同样顾虑的还有开封的赵女士。

她觉得,不是每个人都像老司机那样对车辆性能和路况了如指掌。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手司机或者驾驶技术不太好的车主来说,开车上高速本来就紧张,如果还要时刻担心电量不够,那驾驶体验就太差了。

而且,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服务区的充电桩一定是好的,或者没有人在排队。

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多一点电量就多一分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去年已经在部分高速服务区试点“充电到85%自动结算断电”的措施,河南的车主们对此也是看法不一。

常年跑运输的商丘司机老赵觉得,广东是先行者,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河南车流量这么大,更应该早点学起来,提高效率。

但刚提了新车的洛阳市民小陈则充满了担忧:“万一系统出问题,还没到85%就给我断电了,车在半路趴窝了算谁的责任?我在市区充电都遇到过充电桩无故跳枪的情况,这要是在高速上,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是“个人充电自由”和“公共资源公平”之间的一场博弈。

新乡服务区的充电桩管理员也向记者大吐苦水,他们早就注意到了占位问题,也尝试过人工去劝导,但效果很有限。

有的车主通情达理,说一声就挪了;但也有不少车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花了钱就有权停着,甚至还会和管理员发生争执。

管理员们也觉得很无奈,他们也盼着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收费标准,这样管理起来才能有理有据。

在各种声音的交织中,濮阳一位车主的建议显得颇为中肯,他提出可以采取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首先,在充电桩旁边设立醒目的提示牌,告诉大家80%电量之后充电速度会变得非常慢,建议大家及时挪车以节约时间;其次,对于超时占用的车辆,可以先通过手机APP发送警告提醒,如果多次警告无效,再启动收费机制。

这样既能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也给了车主一个适应的过程,可能比“一刀切”的收费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如今,河南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新能源充电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决心和速度。

但硬件设施上去了,软件管理和使用规则如何跟上,就成了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这场关于“充电自由”与“资源公平”的讨论,正是在为这个新课题寻找答案。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如何通过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平衡好各方利益,让宝贵的公共充电资源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利用,这不仅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也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公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