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空巢老人,但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空巢青年呢?离开父母,独自在城市里工作,住在不大的公寓里,吃饭靠外卖,消遣靠游戏。一批年轻人或出于个人主动选择,或是被迫于生计,或受限于自身条件,选择离群索居,成为独居单身的空巢青年。
在现在这个时代,选择单身独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社会对这类群体的包容度也变得更高,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些年轻人所做出的选择。数据显示,早在二零一八年的时候,我国空巢青年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七千七百万人。二零二一年达到了九千二百万。近几年来,这个群体的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如今这个数字应该早已经破亿了。然而,这还没有把非独居的单身人口包含在内。
另一组数据显示,二零二三年中国有二点四亿的单身人口。按照这个数据推测,到二零二四年底,中国单身人数很有可能突破三亿人。不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再加上我国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走低,年轻人的单身问题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个人问题,而是成为了很多人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些人甚至毫不客气的表示,这些选择单身的年轻人实在是太自私了。
其实,与其指责年轻人选择单身的行为,不如好好了解为什么年轻人最终会选择单身。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倾向选择对自己更加有利的那个。简而言之,当代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单身,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结婚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了。
提到结婚的好处,很多人的回答可能就是传宗接代或是养儿防老。不过对这代年轻人来说,这种婚恋观念已经基本上过时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属于比较传统的婚恋观念,在新型婚恋观念中,这些都已经不是必须选项。
在心理学领域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代际传递,指的是孩子的行为通常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一些积极的,也包括一些消极的。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们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很多缺点都来自于原生家庭,也有很多年轻人被原生家庭深深的伤害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在童年时期目睹过严重的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出现暴力犯罪行为的比例是正常成长孩子的一点七倍。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在这种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孩子在性格上都出现了一定的缺陷。有些孩子在缺爱的家庭中长大,所以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更加缺乏安全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因此,很多年轻人宁愿选择不婚不育,他们希望这种伤害在自己这一代停止,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同样的事情。
除了这个原因外,婚育成本的增加也成为了年轻人选择单身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我国一对新人的平均结婚消费就高达二十至三十万元。相比较来说,拍婚纱照、举办婚礼这种消费已经不算什么,大头花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来说,彩礼、房车、三金才是更受关注的问题。受传统思想影响,直到现在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婚房应该由男性承担,而且很多地区的彩礼金额也相对较高。无论是娶媳妇还是嫁女儿,结婚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在房价高到离谱的时代,年轻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显然要背负更大的压力。
此外,相对男性来说,中国女性的结婚和生育意愿更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出现了严重的恐婚恐惧心理。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认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女性和男性的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相对于封建社会中的女性,现代女性在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性不再需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她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然而,一些中国男性还没有适应这种男女关系的变化,他们对女性的需求仍然停留在传统家庭模式上。因此,很多女性在找不到理想结婚对象的情况下,就会主动选择单身。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共同促成了当代年轻人对婚育的低欲望现象,婚育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人生中的必须选项。不过,这些年轻人的生活真的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悲惨吗?事实上,很多年轻人不仅不觉得自己悲惨,反而还乐在其中。
之前有一份孤独等级表火遍互联网,很多年轻人纷纷开始对号入座,测试自己的孤独等级。在那个时候,年轻人还会因为一个人吃火锅而感到尴尬。然而,这种行为放到现在早就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还有商家贴心的为单独来吃火锅的顾客准备陪吃玩偶。
当然,一个人独居的单身人士也难免会有产生孤独感的时候。不过,这种孤独感也并非是无可替代的。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显示,百分之五十八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会因为孤独感选择消费。在这部分人群中,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人在消费金额上达到了一千元以上。
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生活不仅没有那么悲惨,反而还更多的将钱花在了取悦自己这件事情上。成立家庭后,很多人都成了身不由己的成年人。而选择单身则仍然能够为自己保留一份来之不易的自由。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人消费不断涌现,这已经成了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趋势和潮流。
然而,趋势和潮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年轻人选择单身也并非完全自愿,还有一部分是一种生活压力增大之下的无奈之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社会更应该关心的事情年轻人选择单身背后的无奈
当代社会的深层矛盾。当房价成为压垮婚姻的第一根稻草,当996工作制吞噬了恋爱的时间成本,当教育医疗的重担让组建家庭变成奢侈的幻想,这种"被动单身"现象实则是时代投下的阴影。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无数年轻人正用加班外卖拼凑着所谓的中产生活,他们的手机相册存满了宠物照片,却找不到一张全家福。这种集体性的生活选择困境,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政策层面应当打破"高房价-低生育"的恶性循环,新加坡组屋模式或许能提供启示;企业需要重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日本正在推行的"超短时间工作制"值得借鉴;更重要的是重建社会支持网络,像丹麦那样发展社区育儿合作社,让单身青年也能获得家庭般的归属感。但制度改良只是治标,真正要治愈的是被功利主义异化的社会价值观。当婚恋被简化为条件匹配的算法游戏,当人际关系变成精致的利益计算,我们失去的是对生活本质的感知能力。或许该像北欧人那样重新发现"慢生活"的智慧——在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上,在斯德哥尔摩的咖啡厅里,人们正在证明:幸福从来不是KPI,而是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