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天直播那晚,真是热闹得让人有种“朋友圈大型翻车现场”的错觉。
画面还没糊,弹幕已经在屏幕上跳舞,大家伙儿全程围观他摊牌式表演:捂嘴、删人、蹭热度一气呵成。
捂嘴那一瞬间,有种小时候偷吃零食被抓包的窘迫感。
工作人员那句“捂嘴,捂嘴”,比导演喊卡还管用,镜头前的瞬间尴尬,堪比世界杯门将扑救失误。
娱乐圈的戏码,永远比剧本更会整活儿。
说起来“删好友”这事,真没谁能玩得比朱孝天更花。
他说自己把贾玲都删了,还一本严肃脸,“她都不知道我删了她。”
网友听了直想笑,真当贾玲刷微信会特地查一查“朱孝天还在不在”?
要搁现实生活里,不就是前同事聚会互删个好友,第二天照样互不打扰,各忙各的?
可到了直播间,气氛就不一样了。
热度这玩意儿,谁用谁知道。
这事要往前倒腾几天,朱孝天直播间其实已经玩过一轮“谁被我删了”的回忆杀。
那天他还在回忆大S,眼泪汪汪地说心痛,弹幕却一水儿的“你蹭热度真会挑人”。
情感和流量的边界,瞬间糊成一团。
真情流露还是自我营销,不用我多说,网友心里都有杆秤。
娱乐圈这点“小心思”,明里暗里都被观众翻了个底朝天。
说到底,删不删好友根本不是重点。
关键是这场社交表演,朱孝天自己玩得很带劲,观众却早就不吃这套。
你要是纯属自嗨,谁管你删了谁?
可偏偏要一遍遍在直播间嚷嚷,像极了分手后还非要朋友圈发动态的前任,一边说放下了,一边还数落对方的毛病。
成年人嘴里的“无所谓”,其实都写在动态里。
娱乐圈就像个大型社交实验室,谁不是为了存在感煞费苦心?
删好友、拉黑、互关、取消关注,各种操作五花八门。
王思聪微博拉黑名单堪比小型通讯录,张艺兴综艺自曝拉黑故事,网友们扒起瓜来比福尔摩斯还上心。
但没人像朱孝天这样反复“翻旧账”,每次在直播里都要把“我删谁”当流量密码。
说是清高,倒更像舍不得被遗忘。
真要说娱乐圈的“真性情”,我倒觉得更像是一场无休止的自证游戏。
谁能把自己捧到热搜顶端,谁就能多争点话语权。
每个人都在算法下翻腾,怕被冷落,更怕一夜之间被时代抛弃。
朱孝天想用“真性情”吸粉,其实观众更爱看他“翻车”。
成年人的世界没人真的无所谓,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朋友圈里,默默删着、加着、演着,等着下一个热搜的风浪。
你看贾玲,根本没空理会谁删了谁,忙着自己的电影票房和综艺事业。
朱孝天还在直播间回忆往事,观众刷屏调侃,工作人员一脸慌张。
娱乐圈的所谓友情,很多时候不过是算法下的合约关系。
谁流量高,谁就能主导话题;谁掉队了,谁就被下一个流量风口遗忘。
删好友这事儿,说穿了和你我在微信群里“潜水”没多大区别,谁都不是朋友圈里的主角。
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戏码体育圈也没少见。
贝尔退役那会儿,直接把当年皇马队友的联系方式都清了,新闻一出来,球迷还以为他要彻底断舍离,结果人家私底下照样组高尔夫局,生活没啥波澜。
体育圈的“拉黑”操作,往往悄无声息,没人直播间里反复宣扬。
明星和运动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结束”,只是朱孝天选择了最热闹的那种。
再说网友,真是自带“放大镜”属性。
别人删好友能讨论一周,自己拉黑前任顶多改个头像。
娱乐圈的热闹仿佛永不停歇,谁都想在流量洪流里站稳脚跟。
朱孝天的“删好友”行为,表面上看是情感表达,骨子里还是对关注度的渴望。
只不过观众的胃口早就被吊高,没人会真把“真性情”当回事,反而更爱看明星们在自证和翻车的边缘反复横跳。
说到底,成年人世界里,删好友不过是情绪小出口。
朱孝天直播间那点小尴尬,和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拉黑、屏蔽没两样。
只不过有人在台前,有人在幕后。
你以为是情感宣泄,其实是流量博弈。
你以为是友情的断舍离,其实是怕被遗忘的自证。
有时候我想,明星的直播间就像一场没有剧本的真人秀,每个动作都被无限放大。
观众看得乐呵,明星演得起劲,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擦屁股收场。
谁还会把“删好友”当真?
还不如给自己点个关注,顺手在评论区留句:下次谁再直播删人,能不能带点新花样?
要不,咱们来个“加回好友”的直播,或许还真能带来点新流量。
顺便问一句,你最近删过谁的好友吗?
有没有哪次删完后后悔得想加回来?
娱乐圈的故事看多了,发现人和人之间其实都差不多——嘴上说得潇洒,心里却都怕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