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局势真是乱成一团,哪怕是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被美国搞得不得不慌乱应对。
俄罗斯老百姓经常会想起曾经的那个钢铁般的巨人,那时候的苏联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
一些军事专家曾提出看法:要是俄罗斯能和邻近国家融合一体,或许就能打破美西方的封锁,重新焕发出强大的势头。
那这个邻近的国家到底是哪一个?它拥有些什么优势,可以帮俄罗斯“东山再起”呢?
1991年苏联解体这事,对刚搞定独立的白俄罗斯来说,就像是突如其来的一次生存考验一样。
作为苏联产业链里不能少的一部分,白俄罗斯的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关键产业,一直都依赖俄罗斯的支持与配合。一旦联盟解体,原材料供应渠道和市场销路一下子被切断,工厂纷纷停工,工人们也纷纷面临失业的困境,成了常见的场景。
更麻烦的是,这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失去了可靠的能源供应,冬天供暖不够、工业生产也跟着停摆,通货膨胀一度冲到三位数,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地艰难,曾经的独立感也被现实的寒意冲淡了不少。
就在这个困难重重的时刻,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总统。他在竞选时明确表示,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来说,没有俄罗斯的帮助,要应对转型时期的各种挑战,那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一旦他上台,他立马把“亲俄”摆在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两国的一体化进程也就随之启动了。
1995 年签署的《海关同盟决定》里头的边境检查措施,让跨国家庭能自由聚在一起,也让依赖双边贸易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俄罗斯提供的能源优惠价格,直接帮白俄罗斯摆脱了能源危机的边缘,每年省下不少资金。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此后几年里,俄白两国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深入,合作范围也逐渐扩大。
1996年,《主权国家共同体条约》签署,搭建了基本的超国家协调平台,两边在经济政策上开始保持同步;到了1999年,《建立俄白联盟国家条约》出来了,更是把一体化推到了一个新层次。条约里提到要统一货币、协调税收政策、整合贸易规则,这些安排显示出两国朝着更紧密融合的目标努力。
尽管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规划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没有完全实现,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一直没有改变。
到了2021年,随着那28个一体化法规的签署,两国合作范围扩展到工业标准的统一、能源输配网的连接、军事指挥的协同等核心领域,全年贸易额已冲破500亿美元大关。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愿意携手合作,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两边都有好处可拿。
对俄罗斯而言,虽然能源储备丰富,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但轻工业和精密制造这块短板,一直都算是经济结构上的疼。
白俄罗斯在拖拉机生产、电子元件制造这些方面的拿手好活儿,刚好能跟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形成互补,整体产业链也就更加完整啦。
更关键的是,白俄罗斯的位置可是个无可取代的战略宝地——它就像俄罗斯西部的一道天然防线,担着阻挡北约东扩的“要冲”角色。
把这块地区纳入紧密的联盟网络,能让俄罗斯的军事前线直接伸到欧盟边界,大大改善它在欧洲的安全局势。这对于抵抗北约不断向东扩展带来的战略压力来说,真是个关键性的变化。
对白俄罗斯而言,俄罗斯不仅是最大的能源来源,还几乎占了白俄罗斯出口总额的一半,是它的主要工业产品市场。
当西方因为政治纷争对白俄罗斯施加制裁时,俄罗斯就成了它们唯一的“经济庇护所”。
而在北约不断向东延伸、邻国一一加入军事联盟的压力下,加上西方势力不断渗透引发的“颜色革命”危险,与俄罗斯建立军事联盟几乎成为白俄罗斯的必然之举。
俄乌冲突一开始,白俄罗斯就批准俄军在自己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和部署武器,那可真是把两国的安全利益绑得紧紧的,形成了“荣辱与共、祸福相依”的战略共同体。
要是两国真的融合得更彻底,带来的国际影响可能会让美国吃不消。
俄罗斯那庞大的核武库加上白俄罗斯布置的S-400防空系统,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射击范围覆盖整个欧洲腹地的攻防一体化网络,这一组合会大大削弱北约在空中上的优势,以及核威慑的可信度。
白俄罗斯西部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射程足以覆盖波兰、立陶宛等北约国家,而掌握“苏瓦乌基走廊”的控制权,就能切断北约与波罗的海三国的陆地联系,这样一来,地理上的优势不得不让美国调整全球军事战略,增加在欧洲的军费支出,也会影响到它的整体布局。
俄罗斯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与白俄罗斯的制造业和农业相结合,形成了一条互补的产业链,这样一来,内部的循环体系会更完整,也能降低对西方市场和技术的依赖。
更有意义的是,两国如果推动用卢布或人民币来结算能源贸易,会直接打击美元在国际能源交易中的主导地位,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添上新的动力。
这类经济自主化的努力,或许会吸引更多受到西方制裁的国家加入,进而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产生冲击。
虽说两个国家合并的优势挺多,但实际上也遇到不少难题。
政治主权的划分问题算是个“老大难”问题啦。俄罗斯毕竟人多势众,想在联盟中把话语权攥在手里没得商量;反之,白俄罗斯也不想随便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地位。
要说两国政治体制差别挺明显的。俄罗斯是联邦制,地方政府有自己的自主权;而白俄罗斯属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掌控得更紧。合并之后,要把这两种制度揉在一块,调整国家架构,还得妥善安排各种官员,这事儿可不简单。处理不当,难免碰出新问题,出现矛盾和纷争。
经过三十多年的独立发展,白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特别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认同感。白俄罗斯语的推广,加上民族文化的延续,让年轻一代对“白俄罗斯人”的身份越来越清楚。于是,很多人都希望在保持国家独立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合作。
虽然目前看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不过两国合并这事儿,还得走很长一段路,才能真正实现。
眼下这种“主权独立基础上的紧密合作”方式,也许是各方利益兼顾的最佳办法——既能通过调整政策应对外来压力,促进经济互补和安全合作,又能避免因为彻底合并带来政治动荡和社会分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