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巨头沐曦股份IPO进程在2025年9月取得关键进展,第二轮问询回复已正式挂网,标志着公司科创板上市进入倒计时阶段,引发资本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广泛关注。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获得上交所受理,随后在7月19日进入已问询阶段,9月5日收到第二轮问询,并于9月21日完成了问询回复工作,审核节奏快速推进。
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成为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沐曦股份的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产品端到端研发经验,主要来自AMD等国际芯片巨头,创始人陈维良曾担任AMD全球GPU SoC设计总负责人。
沐曦股份的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公司推出了曦思N系列GPU用于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用于通用计算,以及曦彩G系列用于图形渲染,满足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算力需求。所有产品均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GPU IP,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和架构。
财务数据显示,沐曦股份营收增长极为迅速,从2022年的42.64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7.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00%。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达到3.20亿元。但由于芯片行业需要巨额研发投入,公司目前尚未盈利,2022-2024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和14.09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2.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48亿元、6.99亿元、9.01亿元和2.18亿元。
此次IPO,沐曦股份拟募集资金39.04亿元,主要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C600、C700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N系列芯片)及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截至目前,沐曦GPU产品累计销量已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司最新推出的Cloudmatrix384超节点通过大规模分布式集群与全光互联架构,实现了系统级突破,已能够支撑千亿级大模型的高效训练与推理。
随着沐曦股份IPO进程推进,那些直接或间接参股的公司有望分享资本市场红利。协鑫能科通过旗下投资基金间接持有沐曦股份股权,布局绿色能源与算力融合生态,计划引入沐曦GPU至分布式智算中心。光线传媒通过旗下基金间接参股沐曦,实现文化产业与科技投资的双轮驱动,为影视渲染、数字人业务预留算力入口。中国长城借助旗下基金间接投资沐曦,加强在自主计算生态中的布局,在自主安全整机渠道优先导入沐曦显卡及加速卡。国脉文化通过参股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沐曦集成股份,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旗下云游戏、云电竞已测试沐曦曦云C600推理性能。中科蓝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科蓝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3月参与了沐曦股份的A轮融资,投资5000万元,截至2025年7月,直接持有沐曦集成电路0.24%的股权。
除了股权关联公司外,沐曦股份的业务合作伙伴也同样值得关注,这些公司已与沐曦建立了深度业务捆绑关系。超讯通信作为沐曦GPU特定行业全国总代理,双方合作关系极为深入。2025年上半年,超讯通信实现归母净利润7209万元,同比增长155%,公司明确表示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作为沐曦国产GPU芯片特定行业全国总代理,在报告期内持续提升交付能力,并完成了向客户批量交付沐曦国产GPU芯片。2025年初,超讯通信还与沐曦股份等四方共同投资设立了讯曦智能,这是公司在算力设备产业链上游的重要布局。
优刻得与沐曦联合发布国产GPU千亿参数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支持沐曦GPU产品化部署,在算力应用和大模型开发等领域深度合作。优刻得与沐曦、智谱华章联合发布国产首台GPU千亿参数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支持DeepSeek等模型快速部署,搭载曦云C600的解决方案已在沪、深公有云上架。
光环新网与沐曦共建AI生成内容算力网络,整合沐曦GPU算力资源,共同拓展AI算力服务市场。光环新网与沐曦等算力企业共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算力网络,布局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北京房山IDC已引入曦云C600千卡集群,对外提供FP8裸金属服务。
科华数据与沐曦合作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沐曦提供GPU算力解决方案,推动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发展,为沐曦GPU提供高效能电力解决方案。
沐曦股份的上市还将惠及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为沐曦提供芯片代工支持,曦云C600系列已在南方12nm产线规模量产,Chiplet良率突破92%,成为沐曦第一大晶圆代工厂。长电科技提供2.5D Interposer及FCBGA封装服务,沐曦的曦云C600/700、曦思N系列均在其江阴基地完成封测。航锦科技旗下长沙韶光为沐曦提供芯片服务,切入GPU产业链上游环节,涉足半导体产业链。
在监管问询中,上交所重点关注了客户与收入、应收账款与存货、研发人员变动等核心问题。关于客户与收入,上交所注意到股东源庐加佳虽是前五大客户,但沐曦股份并未将其认定为关联方。同时公司对其销售GPU板卡采用验收确认收入而非行业常见的签收确认,公司解释称源庐加佳持股比例低于1%,不存在关联关系,采用验收确认是因需协助客户完成集群搭建。
在应收账款方面,截至2025年7月,沐曦股份对超讯通信应收账款1.61亿元,仅收回1736万,回款率10.78%。此外部分GPU产品的订单覆盖率在2024年出现大幅下降。沐曦强调客户资信良好,并解释了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
研发人员变动方面,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人员减少54人。沐曦股份回应称这是结构优化的结果,旨在提高研发效率,8月末研发人员已回升至670人。
中国GPU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国产化率仍然较低。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GPU作为算力核心部件的需求持续攀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指出,全球AI算力需求正以每两年750倍的速率极速扩张,中国云端AI芯片市场将在2027年突破480亿美元规模,国产GPU替代率预计超80%。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全球GPU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773.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72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19%。
沐曦股份与摩尔线程等国产GPU企业的IPO进程加速,反映了国产GPU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国产GPU领域,目前已形成了几家主要企业,包括景嘉微、摩尔线程、壁仞科技、沐曦集成和砺算科技,它们被业内称为国产GPU的五虎上将,代表了国产GPU在图形渲染和通用计算两大方向的最高水平和战略布局。
景嘉微作为国内GPU领军者,从图形处理GPU向AI算力延伸,军工领域技术壁垒高,图形处理技术积累深厚。摩尔线程聚焦通用GPU研发,团队源自前英伟达核心成员,技术起点高,产品从游戏GPU向AI推理延伸。壁仞科技单芯片算力国内最强,首倡GPGPU概念,对标NVIDIA A100。沐曦集成兼容CUDA生态,主打平滑迁移,是国产AI算力替代的主力军。砺算科技坚持纯自研架构,面向图形+计算,定位高性能。
这些国产GPU企业主要面临两大核心瓶颈:制造流片和软件生态。所有高端GPU都依赖台积电等先进制程,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无法再流片,是最大风险。同时NVIDIA的CUDA生态护城河极高,沐曦的兼容策略和摩尔线程的自主驱动开发是打破垄断的关键尝试。
国产GPU的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务与行业信创、AI智算中心以及消费与元宇宙三大领域。政务与行业信创是景嘉微的基本盘,需求确定但对性能要求不高。AI智算中心是壁仞、沐曦的主战场,市场空间巨大,替代需求迫切。消费与元宇宙是摩尔线程的突破口,但生态培育和用户接受需要时间,挑战最大。
沐曦股份的IPO进程是国产GPU企业冲击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监管问询中暴露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公司经受考验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