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番五次要求中国参与削减核武库,背后有其多方面的战略意图和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转移国内矛盾:美国国内长期存在对援助乌克兰和全球战略扩张的厌倦情绪,同时面临着财政赤字高企、债务庞大等问题,如美国每年新增财政赤字达 2 万亿美元,整体债务已突破 37 万亿美元,维持核武库每年需支出至少 750 亿美元,未来 30 年计划总支出 1.7 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核裁军议题听起来 “高大上”,可以转移美国国内对财政消耗等问题的注意力,还能塑造美国领导人 “全球责任担当者” 的形象。
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俄乌冲突陷入僵局,俄罗斯对核武器的依赖性有所提高。美国试图通过拉拢中国加入核裁军谈判,削弱俄罗斯在核议题上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压缩其战略空间。因为如果中国被拉入谈判,俄罗斯在核问题上就会面临更复杂的局面,无法仅与美国进行双边博弈。
限制中国发展:美国将中国视为其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通过核裁军议题将中国拉入美俄主导的规则框架,限制中国的外交自由度,削弱中国的战略底牌。中国的核力量虽然与美俄相比规模较小,但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担心中国核力量的进一步增长会对其霸权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想通过谈判来限制中国核力量的发展。
制造舆论假象:美国试图以 “三边机制” 替代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将核裁军进程圈定在美国主导的小圈子内,制造 “中美俄核武器三足鼎立” 的假象,掩盖美俄实际在核武库规模上的垄断地位。美国和俄罗斯拥有全球 90% 以上的核弹头储备,而中国的核弹头数量约为 600 枚,与美俄不在一个数量级,但美国却把中国称为全球第三大核强国,其目的是在国际舆论上给中国施压,让中国在核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
维持核霸权优势:美国的核战略始终建立在 “核优势” 之上,通过核讹诈来维持霸权。美国一边高喊裁军,一边推进核武库现代化,如主推核武器小型化,模糊核常界限,将核武器纳入常规作战选项,同时还在不断提升海、空、陆基的核打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求中国参与削减核武库,是想让中国放弃有限的战略反击能力,而自己则继续保持核优势,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
图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