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们说个事儿,最近A股这潭水啊,搅得那叫一个天翻地覆。国庆前那几天,我盯着自选股看得眼睛发酸——这边芯片股刚发减持公告,那边CPO龙头也跟着扔出减持计划,活像约好了似的集体“跑路”。 可您猜怎么着?就在这一片减持声里,突然冒出来一帮“逆行者”,而且个个来头不小!
那天我正刷财经新闻,手机突然“叮”地弹出条消息:“中字头巨头拟回购8.8亿注销!”当时手里的茶杯差点没拿稳。 要知道,回购注销可不是随便玩玩的,这相当于公司直接从市场上把自家股票买回来,然后“啪”地销毁,剩下的股东手里的股份瞬间更值钱了。 就好比一筐苹果本来二十个,现在抱走五个扔掉,剩下十五个平分,每个人分到的不就更实在了?
我赶紧翻出9月以来所有回购公告,这一番可不得了——好家伙,光是回购金额过亿的就有11家,其中最猛的就是这家中字头企业! 中国巨石,名字听着像卖石头的,实际上是干啥的呢? 全球玻璃纤维行业的扛把子! 全球产能第一,市场份额占到25%,国内更是直接占了40%。 您知道风电叶片里那层轻薄又结实的材料是啥不? 就是他们家的玻璃纤维! 电子纱也是他们的强项,手机电脑里的电路板,好多关键材料都指着他们供货。 更绝的是,人家手里攥着行业唯一的中国专利金奖,技术护城河深得跟护城河似的。
这回人家直接拍板:回购4000万股,砸8.8个亿注销! 我查了下数据,他们现在股价算不上高,按这个回购价算,相当于公司自掏腰包把市面上流通的“好货”收回去一大把。 这操作就像啥? 就像你家楼下开了二十年的老面馆,老板突然跟街坊说:“咱以后不涨价,还把之前卖剩的面团全自己吃了,保证你们碗里的面每根都更筋道! ”
紧跟着排队的也都是狠角色。 首钢股份,9月30号刚公告要回购4000万到8000万股,金额直接奔着5.2亿去。 您别以为这就是个普通钢铁厂——人家背后可是世界500强的首钢集团,全国钢企里资产规模排第二! 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这三大战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稳前三。 开车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您爱车车身那层又轻又硬的钢板,八成就是他们家产的;家里电器用的镀锌板,好多也是他们供货。这就好比钢铁界的“中央厨房”,专供高端食材。
中集集团也不含糊,回购4163万股,5个亿砸下去。 这家公司您可能没听过名字,但集装箱您总见过吧? 全球每四个集装箱里,就有一个是他们造的。 疫情期间海运价格疯涨,人家就是背后的“隐形大佬”。 这次回购相当于给股东们吃定心丸:咱不玩虚的,真金白银往回买股票。
再往下看更有意思。 健盛集团回购3个亿,专做袜子的,您脚上穿的那双说不定就是他们代工的;汉朔科技回购3亿,做电子标签的,超市里那些会变价的电子价签,好多是他们的技术;顺灏股份2个亿,做烟标的,香烟盒上的那层薄膜,他们可是行家。 就连华夏航空这种航空公司都掏了1.6亿回购,创源股份、烽火通信这些细分领域龙头也没闲着,最少的万孚生物都拿了6000万。
我越看越纳闷:为啥这些公司放着钱不赚,非要往回买股票? 后来跟做投资的朋友聊了才知道,这里头门道可深了。 “牛市里减持套现的,多半是心里没底;熊市里回购注销的,才是真拿企业当亲儿子。 ”您想啊,减持的公司可能是觉得股价高了,赶紧套现落袋为安;但回购注销的公司呢? 那是明摆着告诉市场:“我们觉得自家股票现在便宜了,买回来放仓库(注销)比拿在手里划算! ”
就拿中国巨石来说,全球市占率25%,国内40%,技术还是行业顶尖,可股价却一直没怎么涨。 这时候公司大手笔回购注销,相当于主动给股票“瘦身提质”——流通股少了,每股对应的利润就多了,未来分红自然也更厚实。 这就好比一锅老火汤,以前水太多味道淡,现在把多余的水舀掉,剩下的汤更浓更香。
更关键的是,这些回购的公司有个共同特点:“低位布局,高位沉默。 ”您翻翻历史数据,前几年市场疯狂的时候,这些公司很少搞回购,反倒是现在市场分化严重,好多股票跌得惨不忍睹,他们反而开始真金白银地护盘。 就像老话说的:“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现在谁在默默捡筹码,谁在偷偷甩包袱,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有个老股民朋友,去年被芯片股套得死死的,天天跟我吐槽:“这年头,上市公司自己都在卖股票,散户还冲进去当接盘侠? ”结果这两天他翻到我发的回购名单,立马眼睛放光:“哎哟喂!中国巨石、首钢股份这些老牌企业都出手了,看来真有公司想好好干了! ”昨天他跟我说,已经把仓位调到了几家回购力度大的公司,“反正钱放着也是贬值,不如跟着靠谱的企业一起熬。
不过话说回来,回购注销虽好,但也不是万能药。 “买股票不能光看公司砸不砸钱,还得看砸的钱是不是花在刀刃上。 ”您得仔细研究企业的基本面——比如中国巨石,全球龙头地位稳固,技术壁垒高,回购注销就是给价值“上保险”;但要是某些公司本身业务不行,回购只是为了拉高股价割韭菜,那可就得擦亮眼睛了。
现在回头想想,这波回购潮其实藏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的好公司,从来不怕市场波动。 ”市场好的时候,他们专注主业闷声发财;市场差的时候,他们反而敢站出来,用真金白银给股东信心。 就像那句老话:“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现在这11家回购过亿的公司,尤其是那个砸8.8亿的中字头巨头,或许就是下一轮行情里的“压舱石”。
最后跟各位老铁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投资这事儿,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长期看企业质地。 与其跟着那些减持套现的公司提心吊胆,不如盯着这些回购注销的企业慢慢耕耘。 毕竟,“树长得再慢,根扎得深了,迟早能遮风挡雨;股票涨得再快,要是没真本事,终究是空中楼阁。
(信息来源:上市公司公告(2025年9月)、Wind金融终端、企业官网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