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和波兰队打到首局18平时,网对面突然砸过来三记重锤——波兰队主攻手斯蒂夏克连续暴力扣杀,比分瞬间变成18:21。
场边赵勇教练喊了暂停,但姑娘们回到场上后,一传还是接连失误,22:25先丢一局。 这样的场景,在之后的三局里反复上演。
每当中国队迫近比分,波兰队的高拦网就像提前收到信号,总能精准罩住吴梦洁和庄宇珊的扣球路线。
四局苦战,记分牌最终定格在1:3(22:25、25:20、19:25、21:25)。
技术统计冷冰冰地显示:中国四大攻手庄宇珊17分、王媛媛14分、吴梦洁13分、唐欣12分,看似全面开花。 可对面波兰的斯蒂夏克和齐尔尼安斯卡双双轰下20分,火力全开。
三十三天后,波兰罗兹训练馆的热身赛上,相似剧本再度上演。
中国女排首局靠龚翔宇关键球27:25险胜,但第二局刚开场就遭遇噩梦——波兰队发球如炮弹般砸向中国队的接发区域,直接轰出9:0冲击波。
年轻二传张籽萱传球节奏被打乱,副攻王媛媛和陈厚羽在网前频频挥手却摸不到球。 12:25的刺眼比分,暴露着副攻线被“隐形”的尴尬。
两战波兰,中国主攻线被罩得密不透风。 2.01米的科尔内卢克和1.97米的格里卡组成的“波兰双塔”,分站赛场均拦死5.2次高居榜首。
吴梦洁的斜线重扣多次被科尔内卢克的长臂直接摁回地板,而庄宇珊试图变线时,又总被格里卡的移动预判封死角度。
6月北京站第四局,吴梦洁好不容易在四号位突破得分,但下一球立刻遭遇三人拦网,扣球直接崩飞出场外。
分站赛技术统计显示,中国主攻面对波兰时的进攻效率仅33%,创下赛季新低。
龚翔宇的伤病让困境雪上加霜。 北京站第二局,她防守时踩到队友脚踝痛苦倒地,被搀扶离场。
虽然7月热身赛她复出首局独得7分,但伤病阴影始终盘旋。 更严峻的是核心李盈莹的缺席——3月手术后的她仍处康复期,关键时刻缺少能“一锤定音”的强攻点。
年轻主攻被迫扛起更多调整攻,但面对波兰移动长城的封堵,失误率直线飙升。
副攻线本该分担压力,却陷入“有劲使不出”的困局。 17岁的二传张籽萱传球稳定性不足,与副攻配合屡现脱节。
北京站第三局,王媛媛多次跑出空位举手要球,但张籽萱的传球时高时低,导致快球不是被拦就是失误。
赵勇换上邹佳祺也收效甚微,该局中国副攻合计仅得4分。
移动拦网更成软肋。 波兰接应斯蒂夏克扣球时速超90公里,直线穿越如入无人之境。
北京站首局末段,她连续三次在二号位强打,王媛媛和陈厚羽的拦网手始终慢半拍,被轻松穿透。
热身赛第二局崩盘时,副攻万梓玥轮换上场试图止血,但面对波兰多点开花,拦防体系彻底失序,单局让对手轰出64%的进攻成功率。
东道主的优势不止于身高。 斯蒂夏克承担全队40%的进攻,后三、后二进攻变幻莫测。
她的跳发球时速过90公里,分站赛对阵中国时多次破坏一传,导致中国队到位率仅53%。
自由人倪非凡和王梦洁虽奋力扑救,但波兰队发球针对性极强——专找接发薄弱的吴梦洁和董禹含,迫使中国队屡次只能垫调过网。
但波兰并非无懈可击。 斯蒂夏克接发球区域被列为重点打击目标,自由人什奇格沃夫斯卡防守起球率仅48%。
分站赛第二局,庄宇珊的跳飘球曾连续破坏波兰一传,唐欣趁机在二号位连砍7分扳回一城。 若发球施压足够,完全可能限制其快攻组织。
逆境中仍有亮色。 北京站1:3败北后,龚翔宇评价年轻队员:“无论是首发还是替补,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她们在场上敢打敢拼,展现出了年轻人的冲劲。 ”波兰主帅拉瓦里尼赛后坦言:“中国队球员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年龄极具优势。 ”
7月美国站四连胜期间,中国女排两次上演“让二追三”的逆转。
吴梦洁对德国独揽27分,张籽萱传球到位率悄然升至联赛前三。 倪非凡的一传稳定性提升到62%,成为防反重要支点。
这些进步虽未改变热身赛再负波兰的结果,但证明年轻阵容的抗压能力正在淬炼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