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边不少博主,常年拿自家镜头对着我们中国,挑挑拣拣那是家常便饭。谁能想到呢?最近有名网红博主拍视频“揭露”中国还有绿皮火车时,却意外给自己国家狠狠“扎心”了。
这位仁兄兴冲冲坐上一列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对着镜头一顿拍:咣当咣当的响声、褪了色的蓝色座椅、还有当地乡亲们慢悠悠地上车下车……语气里多少带着点“瞧见没?中国也不全是高铁嘛”的意思。
殊不知,他拍下的,正是咱们西南山区赫赫有名的5633/5634次扶贫慢车。列车长告诉他,车上背竹筐的农民兄弟、手提山货的小贩子、穿着校服的学生娃……甭管几点到站,通通只要2块钱!这趟车开进大山深处几十年,风雨无阻接送当地人。老车长笑着说:“这‘扶贫慢车’,跑的从来不是速度,是人情冷暖呐。”那位博主在火车上从头坐到尾,脸上的神情却慢慢变了。拍完视频后,他在网上发帖竟带着点羡慕的感慨:“我好像明白中国人为什么支持他们的政府了……”
得,这一记巴掌,真不知扇在谁脸上更响。
要我说啊,这事儿一点儿不稀奇。有高铁咱坐高铁赶时间,走山货图方便就搭“铁公交”,分得清清楚楚,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们这国家,讲究的就是个“用得上”。高铁里程数世界遥遥领先是真的,可全国还有80多列这样的“慢火车”,织成一张网覆盖在27个省市的老少边穷地区。车票几十年不涨价,站站停是规矩,村民的鸡鸭牲口都能给捎带上……这些铁轨上的慢行者,分明就是一条条流动的脐带,把国家的养分一点一点输送到最远的角落。
你说有些地方为什么非得硬着头皮修高铁?那算盘打得震天响,争的从来不是旅客舒适度,而是国际脸面和国内政绩。高铁站修得像皇宫,建在人烟稀少的新区,当地老百姓该坐不起还是坐不起。这不是“以人为本”,是拿钱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呐!
回头看看我们的“绿皮铁公交”:老农扛着竹筐上车,筐里是新鲜采的野菌子,准备进城赶早市;孩子趴在车厢连接处的小桌子上写作业,轰隆作响声中,这条轨道成了一条钢铁铺就的助学路……这沉甸甸的温情和真实的发展,哪里是那些只盯着GDP数字或摩天大楼的外人,轻易看得懂、想得透的?
某些印度博主大概也想不明白,明明他们嘲笑的是“落后”的绿皮车,怎么最后反倒显得自家那花大价钱修的豪华列车透着点悬浮的寒气?说白了,真正的发展不在于交通工具刷了几层新漆,而在于那趟车,是否真能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有用”、“上得起”。车票便宜不叫落后,车开不到百姓最需要去的地方、或者干脆让人搭不起,那才叫扎心。
车轮滚过的地方,泥土记得住温度。一个国家的发展印迹,不止刻在高铁飞奔的轨道上,更藏在那些慢悠悠穿行山间的绿皮车厢里。当有些人总急着抬头仰望天际线时,殊不知老百姓们更在乎的,是脚下真真切切踏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