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进一步稳岗扩就业,深圳、上海、广西玉林、厦门等多地纷纷官宣社保费率下调,四川、安徽、江苏、贵阳、山东济南等地也同步延续稳岗返还等惠民政策。
一、多地社保费率下调,医保变化最明显
本轮调整中,多地聚焦基本医疗保险,出台了明确的降费政策:
深圳:自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单位费率由6%降至5%,灵活就业人员费率从8%调至7%;
上海:发布《关于继续阶段性降低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费率的通知》(沪医保规〔2025〕1号),至2026年2月,单位医保费率保持8.5%,个人为2%,灵活就业人员执行10%;
广西玉林:2025年7月起,职工医保费率从9%降至8%(单位部分由7%调为6%);
厦门:延续多年降费做法,2025年单位与个人医保费率分别为6.5%和2%,灵活就业人员为8.5%。
值得强调的是,所有费率调整均不降低参保人员医保和生育保险待遇,真正实现“减负不降保障”。
二、企业稳岗补贴延续,“免申即享”成主流
除了降费,多地还推出稳岗返还政策,借助“免申即享”模式——即企业无需主动申请,系统自动比对符合条件者直接拨付资金:
安徽、江苏:对参保12个月以上、裁员率不超5.5%(小微企业≤20%),分别按60%(中小微)和30%(大型)返还失业保险费;
四川:除稳岗返外,还加大技能提升补贴力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可申领1000-2500元,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至社会组织;
山东济南、贵阳:政策覆盖更广,对招用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的单位按1500元/人发补助,大龄失业人员还可延长领金并享养老保险补贴。
这些政策明显倾向于稳定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少裁员、多招人,尤其利好中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
三、负担轻了,不同人群会更愿意交社保吗?
“这个月的医保扣款又少了35块!”看起来虽然不多,但社保缴费成本降低,总算是迈出了对打工人友好的一步,不过,不同人群的参保意愿,可能会有所补贴:
灵活就业人员:“降费 = 降低参保门槛”
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费率下降的 “获得感” 最为直接。比如厦门灵活就业人员医保费率 8.5%,对比部分地区未降费前的 9%,若月缴费基数 5000 元,每月能少缴 25 元,一年就是 300 元。虽然金额不算巨大,但对收入波动较大的灵活就业群体而言,相当于 “降低了参保门槛”。不少灵活就业者之前因缴费压力大,在 “参保” 和 “省钱” 之间纠结,如今费率下调,加上医保能报销住院、门诊费用,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保,避免因断保影响医疗保障权益。
企业职工:稳定缴纳是关键
企业职工的个人缴费部分大多未因费率调整而变化(如深圳、玉林等地个人医保缴费率均保持 2%),但企业缴费负担减轻后,更有可能按时参保,减少断缴情况。对职工而言,社保的 “基础保障作用” 至关重要 —— 养老保险累计缴满 15 年才能领取养老金,医保断缴会影响报销比例和年限计算。即便个人缴费金额没减少,只要社保缴纳更稳定,大家对参保的接受度就会更高,毕竟这是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
关注 “待遇是否缩水”,决定参保态度
还有不少人会先确认 “费率下降是否影响待遇”,这是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参保的关键。以上海为例,明确单位费率降低后,医保、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大家对社保的信任度提升,自然更愿意持续缴纳。反之,若担心降费导致待遇降低,即便缴费变少,也可能犹豫。而临近退休的人群,更看重养老保险的累计年限,费率下降只是短期减少缴费金额,不会改变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的规则,他们参保的核心诉求是按时缴费以确保退休后能正常领取养老金,费率下调几乎不会影响其参保意愿。
年轻群体则会综合考虑更多因素,除了费率,还会关注社保的 “便携性”(如异地转移是否方便)、“使用场景”(如医保个人账户余额的使用范围)等。若这些问题能得到优化,再加上费率下降,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以案件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