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夜晚,光鲜表面下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罗马仕,这个中国充电宝行业的老大,竟然在一夜之间崩塌。员工慌了,消费者炸了,老板失联。
2025年6月,北京,夏天最热的时候。一条紧急通知在各大高校师生间疯传,罗马仕充电宝被明令禁止使用。消息刚出,网络直接沸腾,大家都懵了。
三天后,罗马仕的官方回应姗姗来迟。语气强硬,态度却很冷淡,完全没有认错的意思。用户们情绪高涨,质疑声一波接一波。
不少人开始吐槽罗马仕的产品,什么鼓包、发热、抽检不过关都被翻了出来。网上的评论区俨然成了“吐槽大会”。此时的罗马仕,显得有点自信过头。
没过两天,局势又变了。6月16日,罗马仕自己承认旗下三款充电宝确实有问题,宣布召回。召回数量高达491745台,数字让人心惊。
罗马仕给出的理由是“上游生产商私换电芯”,把责任推给别人。可细想一下,生产链这么长,品牌方不抽检,问题怎么发现?管理上其实早就埋下隐患。
大家心里都清楚,便宜没好货。打开购物平台,罗马仕的充电宝几乎没有一百块以上的。靠着低价,罗马仕在天猫一连十一年卖第一。
这种低价策略确实能吸引用户。但背后是材料、工艺、质控的层层缩水。想省成本,就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抠”。
2017年,广东质监局抽检时,罗马仕就被查出有产品不合格。2019年也低调召回过3792台。有问题的不是一天两天。
那几年,移动电源市场疯狂扩张,共享充电宝刚兴起,整个行业有种野蛮生长的味道。罗马仕靠着低价和规模,硬是撑了下来。
2025年,局面彻底变了。航空公司开始禁止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高校点名罗马仕不能用,央视也开始关注。监管收紧,市场压力陡然上升。
7月3日,网络上出现“罗马仕倒闭”的传言。当晚罗马仕官方还在辟谣,说公司没事。可谁都能感觉到气氛变得不对劲。
7月6日凌晨1点,公司内部群突然宣布:明天起停工6个月。员工懵了,很多人还在出差,消息一出来,整个公司炸开了锅。
第二天,罗马仕大楼前聚满了员工。老板联系不上,管理层也消失了。想问薪水、产假、赔偿的,统统找不到人。
罗马仕的高管们早早退出了钉钉群。公司只剩下一堆焦急等待退款的消费者和准备维权的员工。淘宝店铺保证金也被消耗一空。
据央视新闻2025年7月7日报道,超120万台充电宝被召回,问题到底出在哪,行业都在关注。南方都市报实地探访,员工说上周末还加班到凌晨12点。
公司的突然停摆,牵扯到的不止是员工的饭碗,还有18万等着退款的用户。整个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也跟着受牵连。
其实这一切早就埋下伏笔。低价策略让企业短期内快速扩张,却把风险留在了未来。对供应链、质量的放任,终究还是反噬了自己。
从外面看,罗马仕是移动电源行业的老大。可内部的管理、风控、责任心,早就跟不上“行业龙头”这四个字。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赚快钱,更要对产品和用户负责。罗马仕一味追求规模和利润,忽略了基本的安全和信任。
高管集体消失,员工被晾在一边,消费者排队等退款。这种局面,让人想起几年以前的哈罗单车、优胜教育。
行业监管不是摆设,市场信誉也不是儿戏。一个企业要活得长久,靠低价和规模远远不够,底线和责任才是护城河。
2025年,消费品市场的洗牌明摆着在加速。不是所有的“巨头”都能安然度过风暴,尤其是脚下没根基的那批。
未来的充电宝市场,会不会有新玩家补位?罗马仕的员工和用户,又该何去何从?这场风暴还远远没有结束。
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消费者和员工的维权还在继续。深圳这个曾经的大厂,是否还有翻盘的机会,没人能给出答案。
也许明天会有更多的企业被推上风口浪尖。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产品安全和诚信,才是商业世界里最硬的通行证。